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植物园)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一江碧水的葫芦岛上,1959年由著名的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亲手创建,占地面积1100公顷,收集保存植物12000多种,已建成35个专类植物园园区,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现有在职职工300多人,高级职称科技人员60多人,具有植物学、生态学两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在读研究生近200人,在站博士后人员5人。随着研究队伍国际化的发展,引进国内外优秀科技人员32人,其中“百人计划”和“项目百人计划”9人,引进外籍全职研究人员已达7人。
近5年来,我园争取和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科学研究项目304项,科研经费较“十·五”增长了55 %;累计发表科研论文649篇,其中SCI(EI)刊物论文271篇,较前期增加了261 %,发表在SCI刊物I、Ⅱ区间论文56篇,较前期增加了十倍多;出版专著12部,获发明专利授权15项,申请发明专利32项,3个林木良种获得认证,6个项目获云南省科技奖;累计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先后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在区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成果多次被《自然》、《科学》上的评述论文引用,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并于2008年通过院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评审,科研实力进一步加强。
植物园现设有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院级)、资源植物研究开放实验室(园级),即将创建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开放实验室。我园的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3个实验室,25个研究组,从事森林生态学、土壤学、水文学、气象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入侵生物学、进化生物学、传粉与繁殖生物学、基因组学等科学研究。3个野外科学研究站: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和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以及具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合格的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昆明分部)为全园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植物园“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学术上成为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际化研究中心;在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力方面成为国家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地区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领导者;在景区影响与公众影响力方面成为最美的植物园和热带天堂,并具有较高的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科学研究方面将从增进科学认知、推进有效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方面进一步凝炼科学目标,重点开展生态学研究、保护生物学研究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