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1、历史沿革
陕西中医药大学是陕西省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学校占地面积796675.3m2,分南、北两个校区,现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2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另有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南校区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沣河之滨,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是广大学子读书治学、从事医药研究的理想场所。
2、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000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91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504人。学校现有国医大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3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教师70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49人,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21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千人计划”、“特支计划”人才13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5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学校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中医、中药学、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分别在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学、内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麻醉学、全科医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护理、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汉语国际教育32个专业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在校研究生共1508人。学校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00余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6名、博士后导师8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黑龙江、浙江、辽宁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3、科研平台
学校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陕西省一流学科1个、优势学科6个、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5个。建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基地2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陕西省临床研究中心与分中心、2个陕西省重点研究室、13个陕西省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与陕西省免疫炎症相关疾病中医药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级“双导师制”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咸阳市中药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研究院、整合医学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近五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行业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重点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7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3项。为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了保障。
4、临床保障
学校的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三级甲等医院,其中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7所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中医特色突出,拥有“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和“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第二附属医院为西北地区首家“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同时,学校还在西安、咸阳、宝鸡等地设有21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非直属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是集生产、经营、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拥有技术先进的注射剂、口服液、丸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六大剂型生产线。近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一直在陕西省高校产业中名列前茅。
5、文化底蕴
学校的陕西医史博物馆是我国建国后成立的第一个医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000多件,系统地展示了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在海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图书馆是一个重点收藏中医药文献的专业图书馆,目前已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藏书体系。建有电子图书阅览室和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及服务系统;现藏书100余万册,各种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古籍4万余册,1000余种,其中珍善本300种,如明嘉靖仿宋刊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学校主办的《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药》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陕西省优秀期刊。为了交流教学、科研、医疗经验和信息,学校非常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波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关系,共同培养中医药人才3000名。
二、招生计划
我校2020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78名(含“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实际招生人数以当年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三、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陕西中医药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报考考生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2020年入学之日)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20年入学之日)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本人入学、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报考第一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的考生,必须为符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的专业要求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不得报考。
四、学费及奖助
我校只招收全日制考生,不招收非全日制考生,修业年限3年,学费6000元/年(未提交档案的考生8000元/年)。
为进一步完善我校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待遇,我校相继制定了《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陕西中医中医药大学校级研究生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红头文件,设立了各类奖助学金,包括:
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
国奖奖学金分为国奖奖学金和国家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0元,一次性到账;
国家学业奖学金分为三个等级,分学期发放。一等奖学金每生每年8000元,
二等奖学金每生每年6000年,三等奖学金每生每年3000元;新生学业奖学金每生每年3000元;
校级助学金包括基础学科助学金、残疾研究生助学金、“三助一辅岗位津贴”;
基础学科助学金,每生每年5000元,残疾人助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三助一辅”岗位津贴每小时12元,每月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五、报名手续
1、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在2019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上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报考信息(牢记用户名、密码、报名号),选择好报名点(即考点),并按各省规定缴纳报考费。
★特别提示: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相关要求,凡不符合的考生将不予准考及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未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须在现场确认2019年11月10日之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3、所有报考人员须持本人身份证(应届生还须加带本人学生证、“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须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校验结果和网上报名号于2019年11月10日前(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招办自行确定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我校研招网站及QQ群通知)到本人网上报名时所选择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照相,确认信息。
4、考生报名时不需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所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
六、初试、复试及同等学力加试
1、初试
初试科目为3或4门: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专业综合(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或中药专业基础综合或中药综合或药学综合1或药学综合2或中医综合(学术)或西医综合(学术)或护理综合或卫生综合或心理学专业综合或汉语基础或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初试各科考试中,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由国家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统一命题,其它专业综合由我校自行命题。具体涵盖考试课程如下: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学
中药综合:中药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药学综合1:药理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药学综合2:药理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
中医综合(学术):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内科学
西医综合(学术):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综合: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卫生综合: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心理学专业综合: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临床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汉语基础:语言学纲要、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中国文化要略、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2、复试
初试达到国家确定的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由各学科按差额组织复试,复试中的专业课笔试按报考专业方向统一命题。具体安排祥见当年的复试通知。
3、同等学力加试
凡初试成绩合格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按照规定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中医类考生的加试科目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内科学》;西医类考生的加试科目为《生理学》和《内科学》;药学类考生的加试科目为《中药学》和《药理学》;护理类考生加试科目为《健康评估》和《急救护理学》;心理类考生加试《社会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加试方式为笔试。
七、备注
1、我校只招收全日制考生,不招收非全日制考生,学制3年。
2、目录内各专业均招收定向委培研究生。凡报考者,请在报考时按要求填写定向委单位代码及名称。
3、报考药学方向选612药学综合1或613药学综合2,中药学专业学位的考生专业基础综合选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报考中药学学术型的考生(中药化学、中药制剂、中药鉴定、中药炮制方向选611中药综合或612药学综合1;临床中药学、中药药理学方向选611中药综合或612药学综合1或613药学综合2)。
4、若初试成绩合格,待接到复试通知后,往届生持身份证、准考证、毕业证、学位证和学历校验结果,应届生持身份证、准考证、学生证、学籍校验结果和历年学习成绩单等原件参加复试。
5、为了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我校在2020年招生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划线方式。
6、请考生务必保存好准考证,初试、复试必须携带准考证入场。
7、如果2020招生年度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作出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8、如有疑难问题,请电话或来信联系。
联系人:白老师 联系电话及传真:029-38185073
电子邮箱:sxzyydxyzb@163.com 招生咨询QQ群:748456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