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人与动物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冲突也将越来越激烈。全球气候异常、经济一体化,人口膨胀等不仅将严重威胁动物的生存,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剧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生物灾害的爆发,这些反过来又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何实现人、自然、动物和平共处与和谐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命题。动物学在解决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农业、生态等危机与挑战方面将大有作为。
动物学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众多的分支学科,是生命科学的奠基学科。进入二十一世纪,一方面,动物学的传统学科如分类学在外来物种鉴定和预警、动植物检疫、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等领域依然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受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新兴学科的推动,动物学也产生许多前沿的交叉学科,如分子系统学、分子生态学,分子系统地理学等,从而呈现空前的繁荣。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遥感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为农业、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物种保护和生物灾害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动物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功勋卓著。动物所前身是1928成立的静生生物调查所。动物所曾产生过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他们是我国许多动物学分支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动物所曾在国家自然保护区设立、朱鹮和熊猫等濒危动物保护、反细菌战、蝗虫和鼠害防治、生殖避孕等领域做出过重要历史性贡献。
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推动下,近年来动物所综合科技竞争力不断攀升,在动物克隆、虫鼠害治理、外来种预警、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志编研、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新的形式下,动物研究所确立了"实行全面开放,争创国际一流"的办所理念,将围绕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及其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进一步凝炼科技目标,深化体制改革,优化科技队伍,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全面提高研究所综合创新能力,力争将动物研究所建成国家动物学研究基地、技术研发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知识传播基地。
值此机会,我们真诚希望社会各界对动物所的工作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我们也希望与国内外有志之士携手并肩、精诚合作,共同致力于动物学的发展与创新,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研究所定位
动物研究所是以动物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主要定位在围绕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及其人与自然协调并存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在珍稀濒危动物保护、有害动物控制、资源动物可持续利用、动物疾病预警与防控、生殖与发育生物学、动物系统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
重点研究领域
珍稀濒危动物保护
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繁殖行为,濒危机制、保护策略与措施,探索遗传多样性与种群生存力的关系。在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层面上探索动物多样性功能群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反馈机制,研究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理论基础与技术途径。加强生物多样性保育、珍稀濒危物种贸易监测和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及研究,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有害动物的繁殖行为和动植物协同进化关系,揭示害虫、害鼠种群爆发成灾的生态学机理,发展无公害生态控制理论;研制昆虫和害鼠信息素、生长调节剂和不育疫苗等无公害的生物制剂;研究杀虫剂和其他有机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生物体内和环境中的降解机理;发展控制有害生物的新技术、新途径、新方法。为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重要科研项目
动物研究所目前承担在研课题300余项,其中国家973项目13项,国家863项目5项,国家攀登计划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7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6项,中科院创新重大项目1项,中科院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8项,中科院国际合作项目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