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1963年正式成立,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开发区中心。电工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从事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的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从事电工学科专业的研究机构。
电气工程学科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电工研究所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新型电力技术,现代电气驱动,应用超导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微纳电工技术和前沿探索等七大研究领域,其主要研究方向有:蒸发冷却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风力发电系统应用技术、强流脉冲及电源技术、电动汽车电气驱动技术、磁悬浮与直线驱动技术、汽车电子应用技术、磁流体推进技术,超导电力技术、超导磁体及强磁场应用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电磁生物工程、生命科学仪器研究、微纳电加工应用技术和电子束曝光技术等方面。
电工研究所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高技术计划、863高技术计划、国家科技攻关、中国科学院及各部委的重大、重点及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获得了近五百项科技成果。科研人员共撰写了专著数十部,发表论文千余篇。
电工研究所与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联系,与国际上十多个有关单位开展了合作研究。1998年由美国航天飞机载入太空用于探索宇宙反物质的α磁谱仪,是电工所的科研人员与丁肇中先生领导的科研小组国际合作的成果。该项成果的报道被两院院士评为1998年十大国际新闻之一,目前仍在合作中。
电工研究所成功地举办过多种专业国际会议,如1987年北京国际电机会议,1988年北京国际电磁场会议,1992年第11届国际磁流体发电会议,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太阳能高级专家研讨会,1997年第15届国际磁体工艺会议,1999年第13届国际磁流体发电会议等,2003年承办了国际电机与系统会议等。
电工研究所从1958年筹备期间就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1981年首批被国家批准为学位授予单位,现具有在“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内招收和培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资格,二级学科设有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生物电工和微纳电工技术七个学科专业点,并经国家批准设立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二十多年来电工所共招收培养数百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电工研究所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优秀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有10000 平方米的实验室,拥有900平方米的图书馆,专业藏书13000余册,专业期刊12000余册,中文期刊有450种,外文期刊有240种。研究生居住在生活条件优越的中科院青年公寓内。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电工研究所设立了多项奖学金和研究生研究助理岗位津贴。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六号 联系电话:010-82671389
邮政编码:100080 网址:http://www.iee.ac.cn
电子信箱:yjs@mail.iee.ac.cn 联系人: 樊心刚
备注:报名考试前,请注意查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www.gucas.ac.cn)的相关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