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80-1011 全国统一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联系方式:025-86881510,86881000

院校代码:80126

联系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

首页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招生专业 > 列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不区分院系所考研专业
专业名称:土壤学[090301]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1.土壤化学2.土壤物理3.土壤资源4.土壤微生物5.土壤环境保护
考试科目 01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3.数学三或普通化学4.学科综合基础A或学科综合基础B或学科综合基础C或学科综合基础D5.与报考专业和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02 03 04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1、学科简介
  “土壤学”是“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本学科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是界于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环境科学也有密切的联系。除农业外,它又可服务于水利以及工业、矿业、医药卫生、交通和国防事业等。
  2、专业培养目标
  掌握土壤科学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较熟练的操作技能,了解从事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土壤学科的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和笔译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文献,并能撰写科学论文摘要。恪守科学道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和诚挚合作的作风,有为科学事业奋斗和献身的精神。
  3、专业方向
  01土壤化学与环境
  02土壤物理与水肥管理
  03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
  04土水资源与信息技术
  05农业环境与生
  06环境质量与食品安全
  07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
  08资源利用与管理
  4、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一
  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
  ④856土壤与植物营养综合
  (注:各个学校专业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浙江大学为例)

专业名称:植物营养学[090302]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1.土壤-作物营养与施肥2.植物营养生理生化与分子遗传3.植物营养与生态环境4.新型肥料研究与应用5.植物营养与农产品品质
考试科目 01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3.数学三或普通化学4.学科综合基础A或学科综合基础B或学科综合基础C5.与报考专业和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02 03 04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1、学科简介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其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产品质量。
  它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用合理肥料的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来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2、培养目标
  (1)进一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科学;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具有创新精神;服从祖国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植物营养学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现代植物营养学的进展与发展方向。掌握一门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和听说能力;能较为熟练运用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术,独立从事以植物营养学为主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和专门技术工作。
  (3)身体健康。
  3、研究方向
  (1)植物营养生理
  (2)植物营养与施肥
  (3)植物营养与环境生态
  4、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5化学(农)
  ④859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
  (注:各个院校研究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专业名称:环境科学[077601]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I.环境化学与污染控制2.环境生物学3.环境生物地球化学与健康4.土壤环境与全球变化5.环境污染过程与风险控制6.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效应7.面源污染控制
考试科目 011.思想政治理论          2.英语一            3.数学二 4.环境化学或物理化学或普通生物学5.与报考专业和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02 03 04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环境科学是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下设的二级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对环境问题的系统研究,要运用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所以,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专业名称:生态学[071300]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1.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调控2.生态系统管理与评价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4.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
考试科目 01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             3.数学三或普通化学4.普通生态学或植物生理学或生物化学5.与报考专业和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02 03 04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1、概述:
  生态学原本是研究生物界动态平衡的过程、机制和制约条件,以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属于生物系的一个学科。随着本世纪70年代以来,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声越来越高,生态学更注重研究动物、植物、生态系统的环境协调性。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生物学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学科。
  2、研究方向:
  生态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种群生态学
  02生态系统生态学
  03扰动生态学
  04理论生态学
  05环境生态学(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生态学专业扎实和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系统的研究方向专门知识和坚实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动向;具备独立申请、主持科研项目和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操作技术与先进的生态学实验技能。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0生物化学
  ④846生态学
  复试笔试科目:普通生物学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专业名称: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0903Z1]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1.土壤资源演变与评价2.数字土壤制图3.土壤遥感信息
考试科目 01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3.数学三或普通化学4.学科综合基础A或学科综合基础C或学科综合基础D5.与报考专业和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02 03 04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707]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1.土壤侵蚀与物质迁移2.侵蚀退化与土壤资源的评价与规划3.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重建
考试科目 01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3.数学三或普通化学4.学科综合基础A或学科综合基础B或学科综合基础C或学科综合基础D5.与报考专业和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02 03 04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一)学科简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林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是多学科结合的交叉性学科,与生态环境安全和国土资源保护密切相关,对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复合农林业的发展服务。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
  较好地掌握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事业,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研究方向
  01土壤侵蚀机理与预报
  02荒漠化防治
  03水土保持新技术
  (各个招生单位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
  (四)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4 数学(农)
  ④834水文学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
  (五)相近学科
  与此专业相关的学科有:
  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专业名称:环境工程[083002]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1.农业面源污染与水污染控制工程2.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工程3.固体废物资源化与清洁生产
考试科目 01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3.数学二4.环境工程学或环境化学5.与报考专业和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02 03 04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一)学科简介
  环境工程专业属于工科学科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它是一门综合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协调环境与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新兴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原理和工程措施。
  (二)培养目标
  1.熟悉环境科学发展前沿,掌握系统的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
  2.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环境规划及管理能力,以便应对高层次科研和工程技术,成为专门性人才。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三)研究方向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领域:
  01交通环境规划与管理
  02交通环境系统分析与评价
  (四)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44环境管理概论

专业名称: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1.资源环境与信息技术2.地理信息系统与土地管理3.资源演变分异规律与预测制图
考试科目 011.思想政治理论           2.英语一             3.数学三4.地理信息系统或自然地理学或遥感概论5.与报考专业和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02 03 04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地理学是GIS的理论依托。

专业名称:农业资源利用[095103]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1.土壤障碍因子消减技术与中低产田治理2.水分养分精准管理技术与示范推广3.新型肥料创制技术与新产品推广4.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技术与示范推广5.农业资源信息技术应用
考试科目 01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二3.农业知识综合一4.植物营养学或普通生物学5.与报考专业和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02 03 04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农业资源利用”学科以土壤资源、土地资源、肥料资源、林业资源、水资源和农业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田间试验、盆栽实验、化学分析为技术核心,测绘技术和工程技术为主要手段,农村、农业和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专业名称:生物工程(2019)[085238]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1.微生物生态工程2.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3.生态拦截技术与工程4.农田生态系统构建技术与工程
考试科目 01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二3.数学二或生物化学4.普通生态学或普通生物学或环境工程学5.与报考专业和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02 03 04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90年代诞生了基于系统论的生物工程,即系统生物工程的概念。所谓生物工程,一般认为是以生物学(特别是其中的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自觉地操纵遗传物质,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短期内创造出具有超 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再通过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对这类“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生产大量有用代谢产物或发挥它们独特生理功能一门新兴技术。

专业名称:环境工程(2019)[085229]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1.土壤污染模拟与控制工程2.面源污染与水环境污染控制工程3.工业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与工程4.固体废物资源化与清洁生产5土壤环境监测与风险管理
考试科目 011.思想政治理论 2.英语二3.数学二4.环境工程学或环境化学5.与报考专业和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02 03 04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一)学科简介
  环境工程专业属于工科学科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它是一门综合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协调环境与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新兴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原理和工程措施。
  (二)培养目标
  1.熟悉环境科学发展前沿,掌握系统的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
  2.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环境规划及管理能力,以便应对高层次科研和工程技术,成为专门性人才。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三)研究方向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领域:
  01交通环境规划与管理
  02交通环境系统分析与评价
  (四)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44环境管理概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不区分院系所考研分数线
招生年份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政治/科目一 外语/科目二 科目三 科目四 总分
2012 090301 土壤学 33 33 50 50
2013 090301 土壤学 33 33 50 50
2015 090301 土壤学 34 34 51 51
2016 090301 土壤学 34 34 51 51
2014 090301 土壤学 34 34 51 51
2011 090301 土壤学 35 35 53 53
2011 090302 植物营养学 35 35 53 53
2012 090302 植物营养学 33 33 50 50
2013 090302 植物营养学 33 33 50 50
2014 090302 植物营养学 34 34 51 51
2015 090302 植物营养学 34 34 51 51
2016 090302 植物营养学 34 34 51 51
2012 077601 环境科学 38 38 57 57
2013 077601 环境科学 39 39 59 59
2015 077601 环境科学 36 36 54 54
2016 077601 环境科学 39 39 59 59
2014 077601 环境科学 38 38 57 57
2011 071300 生态学 40 40 60 60
2012 071300 生态学 38 38 57 57
2013 071300 生态学 39 39 59 59
2014 071300 生态学 38 38 57 57
2015 071300 生态学 36 36 54 54
2016 071300 生态学 39 39 59 59
2011 0903Z1 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 35 35 53 53
2012 0903Z1 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 33 33 50 50
2013 0903Z1 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 33 33 50 50
2014 0903Z1 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 34 34 51 51
2015 0903Z1 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 34 34 51 51
2016 0903Z1 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 34 34 51 51
2011 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35 35 53 53
2012 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33 33 50 50
2013 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33 33 50 50
2014 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34 34 51 51
2015 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34 34 51 51
2016 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34 34 51 51
2013 083002 环境工程 40 40 60 60
2014 083002 环境工程 38 38 57 57
2015 083002 环境工程 38 38 57 57
2016 083002 环境工程 36 36 54 54
2011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40 40 60 60
2012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38 38 57 57
2013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39 39 59 59
2014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38 38 57 57
2015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36 36 54 54
2016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39 39 59 59
2012 095103 农业资源利用 33 33 50 50
2013 095103 农业资源利用 33 33 50 50
2014 095103 农业资源利用 34 34 51 51
2016 095103 农业资源利用 34 34 51 51
2015 095103 农业资源利用 34 34 51 51
2011 085238 生物工程(2019) 40 40 60 60
2012 085238 生物工程(2019) 38 38 57 57
2013 085238 生物工程(2019) 40 40 60 60
2014 085238 生物工程(2019) 38 38 57 57
2015 085238 生物工程(2019) 38 38 57 57
2016 085238 生物工程(2019) 36 36 54 54
2011 085229 环境工程(2019) 40 40 60 60
2012 085229 环境工程(2019) 38 38 57 57
2013 085229 环境工程(2019) 40 40 60 60
2014 085229 环境工程(2019) 38 38 57 57
2015 085229 环境工程(2019) 38 38 57 57
2016 085229 环境工程(2019) 36 36 54 54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找院校 找专业 去提问 复试信息
    帮助中心
    • 考研营小程序

      考研营小程序

    • 考研营手机站

      考研营手机站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研课网

      研课网

    商务合作 咨询电话:400-780-1011 在线客服 友情链接:2375219877